夜读|友人赠我百香果
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周老师,某日给我寄来百香果。他与友人入山摘百香果,顺便就给我寄一些。百香果之外,还有一本书:《茶馆: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(1950-2000)》。
我与周老师素昧平生,亦无书事业务往来,概因都是乡村生活爱好者而引为同类。之前,周老师给我寄过橙子和茶枯。茶枯,黑乎乎的,其貌不扬,乃是山茶籽榨油后余下的渣,用于洗头很是清爽,也可用于给花施肥。周老师在桂林的乡下,种了不少油茶树,他自己管理,从种植到施肥、摘果、晒干、榨油等,亲力亲为。他曾在微信中说,村庄很是偏僻,最早没有公路,十几年前才通班车。小时他常跟着父母干农活,夏天经历“双抢”。这些记忆,是我们关于农事的相同记忆。
一朵同学尚未开学,暑假在家,常做面包糕点,技艺一流。羊角包,菠萝包,各色蛋糕,都做得极好,食之使人拍案叫绝。不吹牛,比外面糕点房做得好。尤其是,面包糕点刚出烤箱时,热热乎乎,满室飘香,令人倾倒。这次,收到桂林寄来的百香果,她很欣喜,耐心切出十几个,做了一道百香果慕斯蛋糕。我吃了,色香味俱美。
八月底,我到丽水庆元去了一趟,与诸文友一起,看了看廊桥,走了走古村。庆元也是山里,虽然路远,但有趣的人在一起,一路说笑,时间过得很快。晚上在大济村慎修堂,应作协之约作了写作分享。说是分享,更像是道中同人之琐谈。写作读书,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,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,个中滋味,亦不足与外人道也。座中二三十人,都是文友,交流起来颇为畅快,偶有会心,便相视一笑。席间,有一位叶老师,未语而先笑,从布包中摸出一个果子来,举给大家看,乃是百香果。
叶老师常在屋前种菜种瓜。一架百香果,刚好今天成熟了一颗,特意摘来馈赠予我。叶老师说,种瓜种菜,也是治愈的劳动,这个过程让人快乐。我接过百香果,闻闻很香,遂珍惜地放进口袋。第二天,在丽水高铁站候车回杭,想起那颗百香果,便翻找出来,果皮刚好略起皱,揉搓,手剥,细吮之,味道鲜美极了。
百香果,酸酸甜甜。我通常的吃法,是从冰箱中取出一颗,切去一块果壳,再用小勺子舀着吃。一朵同学那天做的美味百香果慕斯,剩下两块,遂放在冰箱中。本来我想吃的,待再想起时,去找已经没有了。原来已过两三天,不能再食用,家人已弃之垃圾桶。可惜,可惜!
一朵同学说,再要吃我做的蛋糕,要过好几个月了。说者无意,我听到却入了心。九月十三日,一朵同学将赴美读书。我书桌上,有一本《小世界》,是2013年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,记录着一朵同学从出生到幼儿园毕业的过程。我翻了翻,一帧帧照片,虽是旧日随手抓拍,现在看来,却是无比珍贵。
一朵同学就要上大学了,时间过得真快,吾心甚慰。此去求学路途迢迢,要带的行李也多,她这两三天都在费心整理,大箱小箱,大物小物——我只能袖手旁观。晚上,她已睡了,我想把这本《小世界》悄悄塞进行李箱,又怕给她增添无谓的负担。我去拎了拎箱子——好沉。
